嗨大家好,我是昀達(Ethan)!如果你第一次來到我的部落格,先自我介紹一下:我是一個熱愛研究自媒體經營的內容創作者兼顧問,平常會在 Threads、TikTok、IG 上分享一些關於社群策略、演算法分析、流量變現的心得,也會接一些品牌或創作者的顧問案子,協助他們釐清內容定位與營運方向。
最近,我做了一件我覺得超值得記錄下來的事——我去上了穿透行銷的短影音課程。而這堂課,讓我對「短影音經營」的理解直接升級三個檔次。
為什麼會想報名這門課?
雖然我平常就會接觸很多社群平台和演算法策略,但TikTok對我來說一直是個「看起來簡單但很難抓」的東西。
有些帳號影片拍得不見得精緻,但就是瘋狂爆,輕輕鬆鬆一支影片破百萬。但你自己辛苦拍了一整天、剪三小時,結果觀看只有 200……是不是很崩潰(我經歷過,我懂)。
我就一直在想:
難道短影音真的是一場流量賭博?還是其實背後有什麼我們沒看懂的東西?
後來我聽朋友介紹穿透行銷的課時,他跟我說一句話我很有感:
「你以為自己會拍,其實是沒邏輯在亂拍。」
這句話直接打醒我。然後我就報名了穿透行銷的一日實體班。
上課當天的完整體驗分享
課是在台北辦的,我蠻早就到教室,一進去就被場地布置的專業度震撼到——不是那種臨時租借教室,而是他們自己的品牌空間,很有一致的視覺設計跟內容氛圍。
老師是穿透行銷創辦人比利王本人親自授課,他也是全台第一個以短影音行銷為主軸創業的公司創辦人。
Part 1:你不是不會拍,是不會「設計流量邏輯」
第一段課程直接打掉我的既有思維。他問了我們一個問題:「你拍的這支影片,觀眾為什麼要看完?」
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,但我相信你問 100 個創作者,可能有 95 個回答不出來。
而這就是穿透行銷最強的地方——他們不是教你怎麼「拍漂亮的片」,而是教你如何「設計能讓人留下來看的內容流程」。
他們把一支影片拆成:
起承轉合的敘事節奏
前三秒的吸睛鈎子(Hook)
情緒鋪陳與反轉點
最後的 CTA(觀眾行動)安排
不誇張,老師甚至會一格一格分析成功影片的時間軸,教你怎麼讓觀眾「一直捨不得滑掉」。
這些結構以前我在 IG/Threads 上也有接觸過,但從 TikTok 的角度來看,又是完全不一樣的邏輯。

Part 2:腳本才是影片靈魂,別再硬拍了
我以前拍影片都走 freestyle,想到什麼就直接拍,結果就是腳本亂、節奏慢、拍了很多沒用的素材。老師分享了一個觀念:「影片拍得不好,不是你攝影不夠強,是你寫的腳本根本不該拍。」
穿透行銷教我們怎麼寫「腳本骨架」,包含:
主題定位
情緒流動設計
鏡位切換邏輯
轉場點設計
最後導購/導流動作安排
甚至還有「IP人設設定表」可以直接填寫,幫助你釐清角色特性、語氣風格、受眾輪廓。這一套真的非常系統化,而且可以馬上套用在不同平台上。
Part 3:變現模式拆解,原來不是只有「接業配」
我以前以為變現就只有三種模式:接業配、導電商、開課程。但老師一拆解後才知道——短影音變現可以走:
品牌聯盟推廣
建立流量池再導到會員經營
用內容操作再行銷漏斗(TikTok+EDM+廣告回收)
自營商品導購
合作聯名收益分潤
還有些是我從沒想過的創新商模(比如把自己的腳本變成商品販售、或提供品牌帳號代營運顧問包案),超級啟發。
三種課程模式整理給你看
如果你對這個課程也有興趣,先給你簡單比一下他們提供的三種形式:
課程模式 | 上課方式 | 課程內容 | 適合誰 |
---|---|---|---|
一日實體班 | 信老師現場教,台北/台中都有開課 | 定位策略+腳本邏輯+爆款結構+影片分析 | 想快速釐清方向、親自問問題的創作者/品牌主 |
線上完整課 | 預錄課+社群陪跑 | 七大模組,含人設、腳本、拍攝、剪輯、變現全流程 | 想隨時學、自己慢慢操作的人 |
企業內訓包班 | 到公司現場授課+內容客製 | 客製化腳本策略+帳號陪跑+影音實作訓練 | 品牌行銷部門/電商團隊/希望帶整組人進步的企業 |
我覺得如果你是剛開始起步的個人創作者,建議你可以先從一日實體班入門,搭配線上課回家複習,效果會最明顯。而如果你本身是行銷部門主管,那企業包班絕對是最快幫整個團隊進入狀況的方法。
上完課後的具體成果分享
給你看我上課後的幾個改變:
改寫腳本邏輯之後,我發布的影片前5秒平均留存率從35%拉到60%以上。
不再硬拍素材,而是先拆解目的、設計鏡位,產製時間反而更短。
我開始幫客戶用這套邏輯重整他們的短影音策略,投放回收數據明顯提升。
還有一個最明顯的成就:
我重新經營一個之前半死不活的TikTok帳號,在四支影片之內就突破 2 萬自然觀看,還接到一個合作邀約(這根本比我之前一整年經營的效果還強)。
真心話:穿透行銷值不值得上?
老實說,這個課程不算便宜。但如果你是認真想經營社群、想靠內容打造個人品牌或賺到錢,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的投資。
因為你學的不是拍片技巧而已,而是一套「讓影片有機會被看見」的結構思維。這東西很難自己摸索出來,但老師卻願意開誠布公地分享,還搭配很多實例、現場操作示範,真的是超實用。

常見問題Q&A
可以!這門課非常適合零基礎的新手,老師會一步步教你從「人設設定」、「腳本撰寫」到「拍攝與剪輯」的完整流程。就算你連剪影片的App都沒用過,只要有學習熱忱,上完課也能產出自己的第一支作品。
老實說,我一開始也有這個疑慮。但實際看完後我覺得完全不會無聊,而且影片都有切好段落,可以選擇想學的部分重複看。加上他們還有社群討論+影片QA功能,你不會是自己悶著學,反而更有動力完成!
我會這樣建議:
想快速釐清方向、喜歡現場互動提問的人 → 實體班
想慢慢吸收、可以反覆練習剪輯與腳本撰寫的人 → 線上課
預算夠,想一勞永逸學完整 → 兩個都包,效果最好(我就是這種🤣)
企業包班比較像是客製化訓練營,老師會根據你們的品牌目標與產品類型,直接設計腳本邏輯與拍攝方式,等於是量身打造內容策略。
如果你是行銷主管、品牌經理,這個方案可以幫你省下超多試錯成本,也能快速讓整個團隊到位。
這個答案其實取決於你「有沒有真的去做」。我自己是上完一週內就開始重寫腳本、重新拍片,第四支影片就突破兩萬觀看,流量是很快來的,但前提是你要套上正確的方法。所以,這堂課不是保證你爆紅,而是給你一套「讓你有機會被看見」的武器。
總結
我知道走內容這條路有時候很孤單,有時候拍了影片還是沒流量、沒讚、沒粉絲,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。但相信我,問題不是你不夠好,是你還沒找到正確的節奏與策略。
如果你對短影音經營、內容腳本設計、或是自媒體變現有問題,可以來上看看穿透行銷短影音課課程,老師們都分常樂意分享自己的踩坑經驗,或陪你聊聊在經營上所迷失的方向。